阿科力文化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内外环境正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和转折。面对新的考验和机遇,如何在新一轮加速发展中稳操胜券,这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当今,信息和文化已成为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一些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包括智力因素、精神力量、文化网络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越来越渗透到企业管理机制和管理行为中,企业文化内涵也因此得到更新提升,作用于企业员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着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企业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经营战略,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表现形成,渗透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各种精神因素、信念因素、智能因素所构成的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管理捷径,包括企业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经营之道、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起导向、凝聚、约束作用,而且能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干劲,调节员工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戮力同心的坚强集体,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生存和发展的可靠保证。培育顺应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法宝”。重视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文化与管理的结合,建立全新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生存和强大提供完善的管理思想,发挥其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使其发挥和提供长久的动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所反应的信息、所预示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观念,大但创新,用新的思路、新的文化,在创新、立柱、铸魂、塑形上狠下功夫,在特色经营、改善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增加企业凝聚力、创造力、持久力,在新的发展中实现新的超越,使其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主题

    新世纪企业的主题仍然是发展,这就要求创新。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前进的动力、活力的源泉,应把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定位。企业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定位。企业创新包括发展战略、模式、制度、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目前着重在思维、市场、制度上开拓创新,加快发展。

    一、创新思维。我国加入WTO后,市场格局将发生根本变化。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要确保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观念,建立在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和永不服输的竞争意识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效益观念、高层观念、竞争观念、信誉观念等贯穿始终,把眼光瞄准知识经济、网络世界、信息革命和全球化趋势,创新思维,理清发展思路,抓住关键不放。重塑经营理念,保持创业活力,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全方位创新,扩张壮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在不断创新中稳操胜券。

    二、创新市场。现实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特殊反映而形成的竞争文化。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竞争是无性的,其结果优胜劣汰,谁竞争的手段灵活,谁开拓挖掘市场广阔,谁就能取得较多的份额,否则就会失去市场。在市场空间日趋狭窄、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真正树立市场是“上帝”、是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质量和信誉是生命”的思想,确立以创新市场、满足用户目标的服务意识,并扎根在每个员工心里。广泛深入地调查和研究市场需求,用快捷的方式从各个方面捕捉信息,引入现代营销理念,既固化优良用户群体,又培植新市场,既寻求问题的扩张,又注意结构的调整和新增长点的培育,通过企业文化的内外影响力,包括广告宣传策略、公共关系策略、营销推广策略等,挖掘尚待开发的潜在市场,搞特色经营,以质取胜,以新夺天下,掩占市场中有活力、有优势、大潜力和增长点。开拓不同消费层次市场,有针对性地确定主攻方向、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实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公关、有促销的市场营销活动。运用现代的电子商务等网络促销,扩大市场份额,从而稳操市场“通行证”,放量规模。

    三、创新制度。积极推进改革、改组、改造,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变经营方式,创新经营机制,全力构建发展格局,掌握经营自主权。企业文化实际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也是企业管理皇冠上的明珠,不能游离于管理之外。要创新管理,以企业建设为先导,把经营管理与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把员工的意志、行为纳入到管理所期望的统一轨道,其形式有内在控制(即德制)和外在控制(法制),前者通过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力量,达到员工自我管理的目的;后者则依靠企业规章制度。因此,要用情感、用典型等企业文化形式、靠员工自我激励、约束、管理,但没有规范、约束、控制等各种管理手段和制度是绝对不行的。要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和体系。科学管理是整合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法规化、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行为的自我管理,在此基础上创新管理,做到“有情的领导,无情的管理,绝情的制度”和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有序运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重建组织机构,包括内部组织体系和对外服务功能,合理配置人员,提高应变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

    立柱:人本管理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是一种柔性的人性化、知识化的管理,也是凝聚人心的根本。应着力从三方面加强人本管理,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注重以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的系统管理方式,基本着眼点是以人为中心,尊重员工的理想、人格、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合作意识,重视挖掘员工的潜力,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人是很宝贵的资源。工作是靠人去做,奇迹是靠人去创造。市场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要通过高素质的人来创造。只有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才会带来良好的收益。要实现优质效益,不但需要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更多的用户,更需要员工的知识、技能和智力因素在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非凡作用。如果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会有一流的产品,也不会拥有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实际工作中,视人才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把人的科技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注重人才作用发挥,完善成长人才、使用人才、流动人才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果,采取物质激励、精神鼓励等办法,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创造内外和谐的氛围。深厚的文化气息激发员工对工作认同感、责任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包括股民信任感,创造一种文明和谐的环境和团体的气氛,形成一种凝聚力和群体的合力,形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使员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企业有依恋感、依赖感、责任感和共存感,从而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为企业自觉奉献。企业创造力来源泉于员工的凝聚力。要尊重人才,善待员工,对内视员为“上帝”,在企业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共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尤其是要尊重人在生产经营过程的主体作用,不仅把人作为管理的对象,而且应是管理的主体。用领导带头、感情投资、典型启迪等方式创建企业文化,一是要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尤其要尊重员工的劳动,使员工干活不受委屈,得到应有的认同和尊重,有成就感。二是要通过厂务公开、召开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形式,建立恳谈会、联席会制度,疏通领导与员工之间交流思想和渠道,使员工有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质询权,让他们参与管理活动,觉得有牵头、有劲头。三是要十分关心员工、多一些感情投资,以情感人,真心诚意地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决员工的具体问题,对员工工伤、生病、家中红白事或天灾人祸、家庭纠纷等要关心过问,做到有事必访,沟通关系。四是经营管理者要注重自身建设,以身作则,自觉规范行为,起好示范和带动作用,用自己的理念、行为去影响人、管理人,做到言出必行,对员工违反规章制度、不遵守劳动纪律、不团结合作、思想波动等情况要严厉指出。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目前各种利益主体的多种并存,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思想问题和各种矛盾无人不有、无时不有、无处不有,这就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员工的重要举措,把做人的工作放在首位,并融入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思想,切实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抓住关键,做好员工的教育、引导工作,找准问题,化解矛盾,对症下药,以理服人,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发挥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

    铸魂:企业精神     人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利益的体现,目标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调动积极因素,使企业高效率运转,获得上佳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在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科学文化等方面起到导向和规范功能,起着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首先,培育具有个特征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包括世界观、价值观、思想道德、行为方式,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职工群体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是员工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企业行为中的聚合。一个企业的精神应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企业自身所独有的特色和魅力,体现出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从自己独有的创业立业兴业的实践中概括和总结、提炼出来的,并能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逐渐培育起具有个性特色的在国内外企业中独树一帜的企业精神,使其成为企业之灵魂和信念支柱、精神支柱,成为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共同信念、共同认识和行为准则,让敬业、勤业、乐业、精业、创新、奉献的精神在岗位上闪光。事实证明,建立起广大员工认同的企业精神,企业就有了一面旗帜,就有了凝聚力,就会推动企业发展。在而今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为代表的创新时代,必须争创一流,包括一流的产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等,让企业精神扎根于员工心里,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得到体现、充实和完善。

    其次,塑造积极、奋发向上的价值观。科技日新月异、新经济发育的今天,必须在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奋发向上的意识,增强工作创新的风险意识,把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把奉献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把每个员工的思想言行纳入到统一的价值观上来,使员工有一套共同奉行的价值观念,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上的规章制度,从而启发和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要注意员工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相协调,只追求企业的利益而忽视员工利益,将会失去向心力和吸引力。企业将社会和员工的利益融为一体,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员工的利益,给予合理的待遇、正当的福利,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实行竞争上岗,把业绩考核和岗位动态管理相结合,对员工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建立新的内部激励机制,拉开收入差距,做到奖惩分明,较好地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建功立业,发奋进取,从而使员工更多地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

    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四有”新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塑人、育人,培养“四有”员工队伍。企业精神、经营思想等企业文化的每个层面都含有职业道德的因素,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首要的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育爱岗敬业的精神。爱岗敬业是企业所追寻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把落脚点放在培育员工的爱岗敬业上,使员工无形的素质体现在有形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勇于奉献,以其高超的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其次是注重队伍的建设,既注重平时的教育,在思想上引导员工,形成奋发向上的敬业精神,又要以规范去约束、培养使之成为习惯。企业要制定岗位规范,突出考核奖惩,使道德建设与经营管理结合出成效、出实绩。加强员工的各种学习和思想教育,寓教于乐,开展全员培训和练兵活动,提高技能和水平,提高员工素质。有的企业实行周例会或班前会制度,进行时事政治学习、思想教育和业务讲评,可由每位员工自己评议工作,并对工作提出新要求,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塑形:精美包装

    企业形象是构成企业各种因素总和的外在表现,它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而且对外能树立良好的信誉,扩大影响,提高竞争力;不仅能够加速无形资产的积累,而且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以无形资产加速有形资产成倍增长,有形的资产增长越快越需要停靠无形的资产来增值。因此用现代化的文化理念,以文化塑造形象,以文化宣传形象,以文化树立形象,塑造崭新的企业形象和员工形象。

    以品牌树形象。品牌是产品进入市场的旗帜和通行证,是无形资产和财富。质量和信誉是在市场中生存和决胜之本,是名牌战略的基础,是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超势。要实施名牌战略,就要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名牌产品、创造名牌产品,以名牌争市场,以质量树信誉、以优势创效益。

    以宣传树形象。企业生存于社会之中,其发展离不开社会。要以企业文化的宣传作用去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使良好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尤其是股分制企业更要如此。好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尤其是股份制企业更要如此。

    以活动树形象。组织和开展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有益于提高企业社会声誉的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传播和展示企业风采,让员工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加强与员工,与社会的沟通,增进了解,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导入CI形象。导入CI,是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以理念、行为、视觉作为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以经营吸引消费中,以行为识别规范员工,以视觉识别影响社会,使鲜明的企业个性立足于社会,便于公众识别确认。导入CI,也是企业市场的一张“名片”,目的在于树立企业形象和创造名牌,以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在仪表举止、文明用语、接待礼仪等方面规范统一,开展咨询服务,倾听用户意见,让用户感受到尊重、满足和快捷的服务,以诚为信,树立形象。

    以环境树形象。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人们对企业外观的第一印象,是透视一个企业管理和经济实力的窗口,直接影响着声誉和形象。要抓好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使企业面貌新颖、形象优美,塑现代企业的形象。要切实搞好厂容厂貌的治理。美化、净化、绿化环境,创造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工作生活环境,使人感觉到人气足、环境优、氛围好。